联系我们    反馈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体检测评软件        
协会心闻
心闻报道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老年人如何防诈骗,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教你这样做

[ 字号:   ]发布时间:2022-6-16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次数:35248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群体对养老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近日来,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以老年精神关爱上门走访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向钟楼区老年人宣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和各类诈骗案件、防诈骗知识,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诈骗犯罪分子诈骗手段、被害人心理分析,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养老诈骗类型及诈骗手段心理分析

1、利用购销心理,骗老人投资“养老服务”、“养老项目”。此类诈骗抓住人对钱的欲望心理,骗子构建一个不存在的空壳公司,销售某一类产品,且价格比一般价格低很多,让受骗者感觉很有赚头。但是等交了定金以后,那家公司就没有人影了。

典型案例: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诱骗老年人以“办卡”“充值”“投资”等形式预交高额费用;打着投资“养老项目”等旗号,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诱骗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投资”“理财”等涉诈问题。


2、利用支付心切心理,骗老人购买类似彩票的“养老产品”。骗子往往或告诉受骗者,他们有一个很赚钱的机会,只要受骗者给一部分投资,就能获得几倍的利润。骗子还会先期给受骗者一些利润,让受骗者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会投入更多。

典型案例:打着“老年旅游”等幌子,用“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方式诱骗老年人预交高额费用;打着“文化艺术品交易”等幌子,用无实物交割、固定利息返现、承诺代销、约定回购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投资。


3、利用隐私心理,骗老人购买养老保健品或治病。骗子利用老人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病情,购买骗子的假药劣药,即使受骗,也不愿意告诉别人。

典型案例:养老机构内设的无资质医疗机构、无行医资质人员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等涉诈问题;以涉老“食品”“保健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制售伪劣商品等涉诈问题。


4、利用同情心心理,向老人乞讨诈骗。老人比较富有同情心,骗子就抓住这点心理进行诈骗,有的说在外打工,没钱回家;没钱上学、没钱治重病等。


5、利用迷信诈骗、利用贪图小便宜心理诈骗等。


二、受骗老人心理分析

受骗老人往往有贪图小便宜心理,有时又盲目自信,在缺乏防范经验被骗后,又过于软弱,不愿意告诉子女。


三、老人对诈骗的防范对策

1、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信任别人。

2、不贪利、不虚荣,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3、不感情用事,理智思考问题。不要被感情表面现象所蒙蔽,应该多听、多思、多商量。

4、学习法律知识、防范诈骗有关知识。


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心协志愿者在行动

20225月份起,常州疫情稳定后,常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又开始了钟楼区民政局的老年精神关爱走访活动。志愿者根据季节变化,收集不同季节养生和心理健康小常识,要老年人注意不同季节应该关注的生活小细节、心理调节方法。在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爱、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近期加大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和各类诈骗案件、防诈骗知识宣传。


610日,志愿者走访94岁高龄的丁伯伯,一进门丁伯伯就看到我们的心协志愿者,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简单的问候后进入本次走访目的,给伯伯看了防诈骗宣传单页,伯伯都要眼睛贴进海报里,我就跟伯伯商量“我来念,您来听”。伯伯听完后用紧张的神情说道“谢谢你们志愿者的好心提醒我防诈骗,感谢政府一直在关心着我们 。”


[ ↑返回顶部 ][ 打印 ] [ 关闭 ] [ 返回 ]